书画频道

提升人文素养 筑牢文化自信

2020年08月11日 17:21:01 星期二

墨池探寻魏晋韵 云笺书就唐宋风

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:2025-03-31 09:34:42 来源:石家庄新闻网

■青年书法家牛灵珺

■书刘禹锡诗二首

■书苏轼《凌虚台记》(局部)

■书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(局部)

■书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
■书苏轼《喜雨亭记》《超然台记》

从稚嫩的笔触到游刃于碑帖之间,石家庄市青年书法家牛灵珺的学书之路,既是对传统笔墨的虔诚追寻,也是一场传承创新的精神跋涉。

牛灵珺幼承家学,从小开始喜欢书法,家中四壁所悬字画,常令她凝神观赏,认真揣摩。及长,难舍初心,遂开始接受书法教学,并考取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专业。在校期间,她在老师的指导下,广泛临习历代碑帖,横跨商周金文至清代手札,尤其于东坡书法发力最深。这种由博及精的追寻与探索,虽然会比较辛苦,但不失为学书的一条正途。

以古为师,可铸传统根基。从《商周金文选》的朴拙,到《张猛龙碑》的雄强;由《兰亭序》的潇洒多姿,至《祭侄文稿》的宽博沉郁,牛灵珺临习书法的轨迹,逐渐构筑起较为完整的书法史观。初学时“横不平竖不直”的困境,恰是书法修行的必经之路。牛灵珺通过《阴符经》的精准结构训练,《张迁碑》的方整笔法锤炼,逐步突破技法藩篱。更可贵的是,她将书写视为“心灵的洗礼”,在《黄州寒食帖》的“尚意”中体会情感表达,于《米芾手札》的欹侧间领悟虚实相生之理,实现书法研习的进步。而广纳百家的学习方式,规避了“根基不稳”的学书陷阱,从而在多元化的碑帖中,有效提炼出个性化的笔墨语言。

面对中国书法的变革,年轻的牛灵珺有着清晰的学习方法,她临习并非简单复制,而是“师法乎上”,以诸家法书为纲,佐以时代书风,进而形成了师古不泥的书法研习思路。这种创作态度,暗合当代书法教育者所提倡的“既尊重传统法度,又保持开放心态”的教学方法。

牛灵珺以笔墨为舟楫,既驶向传统的深水区,又探寻着个性化表达的彼岸。其学书历程印证了“茶需慢焙分外香”的本质:技法需日积月累沉淀,心性要经年累月滋养。

作为一名年轻的书法家,牛灵珺的未来还很漫长。希望她能于传统中继续汲取养分,扎实筑基,行稳以致远。(记者 牛珍涛)

编辑: 连秀南     责任编辑:尚燕华